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将数智技术融入护理学科,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推动这一融合进程,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在2025年3月进行了两场学术交流活动。特别邀请到香港理工大学的汪国成教授以及中山大学的唐承佩教授,他们带来了行业前沿的理念和实用的实践方案。提出了理论+实践+数智化三元驱动的模式,并对此展开深入探讨。
2025年3月6日,香港理工大学的原副校长汪国成教授受邀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汪教授围绕“数智赋能护理教育”这一主题,与学院部分师生以圆桌会议形式深入研讨。研讨会由护理学院院长邓丽丽主持,大学共建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护理部主任廖惠莲、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护理部主任谭萍娟,及研究生代表共同参与,大家一起针对数智化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展开交流。

汪国成教授进行教学教育方法指导
目前,护理数智化教育主要面临“师资-实践-融合”三个方面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汪教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搭建“校-院-企”三元协同平台,并开发融入中医整体观的智能教学系统。这一平台的搭建,能够整合学校、医院和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廖惠莲主任结合自身多年临床教学经验,在推进中医护理技术的传承与教学革新,提出了“中医护理技术数字化教学模块”的创新设想,可通过收集并建立临床案例库,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并借助机器学习技术,将特色中医护理技术整合其中。学生借此可沉浸式学习传统技艺,获得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谭萍娟主任提议采用“临床问题导向课程”的开发模式,搭建一个能与医院需求智能匹配的系统,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的契合度,为培养实用型中医护理人才助力。
随后硕士生们进行研究课题汇报,期间研究生代表提出的选题的创新性、研究方法和效果评价等问题,如人工智能辅助护理评估系统在慢性疾病中应用效果的评价指标的选择?得到教授一一解答。

基于3月6日研讨形成的需要进一步攻关研讨的问题,于3月13日特邀中山大学唐承佩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邹昆博士与各研究生代表一同到学院开展圆桌会议,如针对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融合多模态数据的血透患者内瘘失功预警及川红通络凝胶贴疗效应答研究的临床研究,对于技术攻关的关键问题:多模态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内瘘早期失功智能化辨识中的技术,中药外用贴剂疗效评价的系统性验证,给予了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指导和破解。

邓丽丽院长、唐承佩教授、邹昆博士交流项目

研究生代表汇报课题
我们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聚焦学科短板,通过跨学科资源共享、校际协同创新,推动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注入持续动能。
撰稿:蚁淳
审核:任金玲
审定:邓丽丽
护理学院
2025年3月18日